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动态 >专家:中国机器人仍有10年发展窗口
更新时间: 2023-08-09
机器换人的首要对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所谓劳动密集型产业,指的是那些单位产品耗费人力多,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的行业。当很多人对工业制造“4.0时代”的智能化生产还停留在概念探索的时候,一批嗅觉敏锐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。在这些可圈可点的案例中,不乏美的、格力这样的家电巨头。
除了美的和格力外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长虹、海尔等家电巨头也都在纷纷跨界进军机器人领域。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,干了同一件事:推动家电的全面智能化,探索并布局人工智能的商业新风口。
中企发力海外并购
美的和格力虽然在机器人的布局上极为相似,但在具体战略、战术层面上各有不同,比如,格力的风格更为谨慎和低调,而美的更加大胆、激进和高调;另外,两家的研发路线也不尽相同:格力主张自主研发机器人,主攻工业机器人,目前已经研发出工业机器人、智能AGV、注塑机械手、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领域的产品。
美的则走收购合作路线,相继联手日本安川、收购德国库卡、入股工业机器人厂商埃夫特,以资本的手段来提高自身技术竞争力。其中收购库卡一事,就在上周已获得了欧盟**会的批准。美的不仅研发工业机器人,也十分看重服务机器人,美的计划以助老助残机器人、康复护理机器人等商用机器人为切入点,慢慢进入家用机器人市场。
不过,两家企业的机器人战略都是为了辅助主营家电业务,依靠多元化业务来寻找收入增长点。今年上半年,美的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,净利润102亿元,同比增长14%,格力营收为491.82亿元,净利润64.02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11.92%。从利润上看,两家企业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。
美的收购库卡等案例已证明,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化;与此同时,国内机器人产业在有意识地加快自动化设备的研发、生产步伐,他们的投资并购竞争也相当激烈。值得注意的是,从外企在中国的布局来看,他们也纷纷扩大投资或加大投入,以期在未来的机器人市场中占据先机。如川崎重工预定于2016年内在中国新建**尖端的工业机器人工厂,川崎重工出资占51%的中国合资公司将在重庆建设新工厂,计划年底之前投入运转。
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对此表示,“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,企业一方面通过收购加速自身的发展,但同时我们的内功、基本功还是要练好的,这是绝不能废弃的,也是核心。国际上的企业没有一家是通过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。”
美的这样购买库卡,究竟能否帮助中国机器人公司插上技术的翅膀?采访中,业内不少人认为,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,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仍是发展的痛点。曲道奎也表示,通过兼并、收购,利用**手段来加速自己企业的发展,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工具,机器人企业也离不开这样的发展方法。但他也表示担心,这些能通过钱买来的技术是否是核心技术,此外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之间的融合问题也极其关键。“如果这些东西不做好,你的收购**会变成单纯的财务投资。”
下一篇:三维柔性焊接平台、机器人焊接平台